鑫鹏金箔| 深圳金箔
鑫鹏金箔欢迎您的光临! 热线电话:0755-61637218  13316550181
您现在的位置: 鑫鹏金箔 >> 新闻动态 >> 正文
蓝靛金箔 蓝靛出于蓝而胜于蓝

  水(国画 桑皮纸) 吐尔地·伊明

  

  福乐人家(国画 桑皮纸) 李 灼

  3月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办,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家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协办的“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共展出100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2200多年前我国西汉时期的造纸术,作为中华民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据历史记载,用桑树皮制造并命名的“桑皮纸”,主要产于我国北方。桑皮纸轻薄软绵,纤维交错均匀细密,色泽黄白,纹理美观,宜书宜画,墨韵层次鲜明,历千年而色不褪。今尚存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书法真迹《三马图赞》,用的就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至今墨迹仍然浓淡有致,明晰鲜活。

  据史载,宋、辽时期和田的桑皮纸已很有名,在新疆尤其是和田地区,至今仍可见桑皮古纸的“活化石”,以及传承桑皮古纸造纸技艺的维吾尔族民间造纸人。也许是古称西域的新疆远离中原,路遥纸贵,所需纸品只能靠当地解决,因此桑皮古纸造纸技艺是维吾尔族一项较普遍的家庭手工艺。今犹残存的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南疆地方官府以桑皮纸为书页的典籍书册,收藏于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清代维吾尔文典籍《诺毕提诗选》、《维吾尔医药大全》和一部维吾尔史诗残卷,以及民间写在桑皮纸上的《古兰经》手抄本,维吾尔姑娘绣花帽为防走型必用的桑皮纸衬料,民国时期新疆流通的桑皮纸钞票,都是桑皮纸曾在新疆广泛使用的佐证。

  因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在南部新疆和吐鲁番各地曾出现过大量的桑皮纸造纸专业户。他们以家传或师承方式世代传承,使这门技艺始终活在维吾尔民间。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科技发展,工业化造纸的廉价、方便与多样,桑皮纸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无市场需求,造纸匠人纷纷转务他业,老者继逝,其后人也无意承传。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真正陷入了人亡艺绝的窘境。

  自故宫大修工程特选桑皮纸作传统古画修复材料之后,这一民间绝艺才又重为世人所关注。生产桑皮纸的特定材料,独特工艺中蕴含着的科学原理、文化传统,凸显了它不能为工业造纸所替代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006年5月,经新疆申报,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和振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中国画历史悠久,肇端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帛画,萌芽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出现在隋唐时期造型已具时代特征的人物画,以及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画的进一步成熟与繁荣,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元、明、清三代得到突出发展的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等,见证了中国画创作观念、表现方法和品评标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特别是经过近百年来探索和当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画在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出现了国画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革新的局面。

  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独特价值的中国画和桑皮纸,于新世纪的新疆再度交汇、相融于一体。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的倡导下,新疆各民族画家皆欣然命笔,作画于新疆桑皮纸上。由新疆走出去的内地画家也应邀在桑皮纸上一挥丹青,共同成就了100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蓝靛出于蓝而胜于蓝,喻意变化变革,后来居上。金箔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喻意金碧辉煌,永不褪色。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它代表了中国画·桑皮纸这一创新之举和最佳结合,寄予了人们难以尽言的良好祝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